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阆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贡院的俗称,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古代的考场之所以叫“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 川北道贡院是目前全国能够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国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川北道贡院
现在所能看到的阆中清代考棚为穿斗木结构的长方形四合院,院中十字形甬道连通南北东西,整个考棚临学道街一面是一长排平房,平房中间为考生进入考棚的入口,这里俗称作龙门。
从龙门进去,左边是门禁(以前这里叫议察厅)右边是传达室,和它们紧连着的是考舍。
考舍不大每间约十来个平方,乡试时,这十来个平方的空间要被分成六格,每格坐一人,仅正南面出入和采光通风,其它三面均被隔断,这样一来前排与后排之间间隔不足一米,看起来就像是一排排鸟笼式的建筑,过去把这称巷号。
从龙门一直往前走是十字形廊道,廊道两边设置有长*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廊道末端是楼亭殿堂中的致公堂。考试期间主考就坐在这里巡视。致公堂左右分别为监临、监试、巡察、同考、执调、执事等考务用房。因此考棚用作考舍的实际用房只有东、南、西、三面 的平房。
川北道贡院旅游景点
龙门
跨进大门,迎面是龙门,有鲤鱼跳龙门之意。龙门后面,是至公堂。至公,最公正。
考场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参观贡院的游客,还可以乔装参与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披红戴花,作弊者则会被羁押甚至判刑。
考生进场之前,先进行“摸图测运”,类似今日的“盲人摸福”之类,以保佑接下来的考试能顺利完成。
弥封所
弥封所,北宋始行试卷糊名。清沿明制,贡院外联设弥封所,负责把所有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履历的前页折叠起来封好,糊名,连同所备誊录用卷编上相同红号,弥缝处加盖印信。待录取后,再对照红号折看姓名。
会经堂
会经堂正中有孔子塑像。会经堂本是考官阅卷的地方。
贡院春秋
参观贡院春秋,可以了解贡院的发展历史,而看完一系列有关科举制度的展馆,则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中国古代科举,是通过国家考试,平等、公开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萌芽于汉,创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中衰于元,鼎盛于明清,坚持了一千三百年,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有西方学者曾说:“古代中国选拔文武官吏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也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西方学者甚至誉科举制度是中国“第五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来选;而在中国,考试还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