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乌尤寺位于四川乐山市东岸,与凌云山(乐山大佛)并列,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
乌尤寺建于乌尤山上。乌尤山又称离堆,又名青衣山,位于乐山市东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铜河(即岷江)汇流处。寺中有尔雅台,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径5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寺中还有罗汉堂等许多楼台殿宇,绿瓦红墙,掩映其间,景色佳丽。
乌尤寺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 《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即离岸之意。
乌尤寺旅游景点
弥陀殿
穿过天王殿,迎面为弥陀殿,新建于1920年。殿中塑阿弥陀佛像,高约6米,佛身后有48尊小型造像,代表阿弥陀佛成佛前所发之四十八愿。因限于地形,仅建一间,然倚崖屹立,仍显巍峨庄严。
大雄殿
是寺内最主要的殿宇,重修于1930年。殿宇仿单檐式建筑,高广合度,结构严谨,通檐外排列四根两人合围的楠木摆柱,上覆碧瓦,下介朱槛。两相辉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门上雕刻的花卉构图大方,工艺精湛,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
罗汉堂
出正觉禅林,右行数十步是罗汉堂。罗汉堂原为乌尤殿,清宣统元年扩建,因塑有500罗汉,故名罗汉堂,原塑济癫像活灵活现,传神致极。
尔雅台
尔雅台在乌尤山西面的悬崖峭壁处,是汉代文学家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乌尤寺书法碑刻
乌尤寺各处还多众多名人题刻,如近现代名家赵熙、马一浮、何绍基、赵朴初等都在乌尤寺留下墨迹,是书法爱好者的好去处。
景云亭
从尔雅台经听涛轩至山顶花园,西北角最高处有一座八角亭,这就是取义“风景这边独好”而名的独好亭。独好亭又名景云亭,语出“内景秀美,景星庆云”之意。亭柱有一对联:“万象凌空乌尤胜处;三处环翠海上蓬莱,”生动地描绘了乌尤山的秀丽景色。
乌尤菩萨
(面然大士像)面然即乌尤。乌尤为印度语之音译,汉译为面然,为佛教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该像建于唐代,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系用青铜整体浇铸,高两米,重约三千公斤,造型古朴,威严生动,纯属印度造像风格。
乌尤寺主要景点
弥陀殿
穿过天王殿,迎面为弥陀殿,新建于1920年。殿中塑阿弥陀佛像,高约6米,佛身后有48尊小型造像,代表阿弥陀佛成佛前所发之四十八愿。因限于地形,仅建一间,然倚崖屹立,仍显巍峨庄严。
大雄殿
是寺内最主要的殿宇,重修于1930年。殿宇仿单檐式建筑,高广合度,结构严谨,通檐外排列四根两人合围的楠木摆柱,上覆碧瓦,下介朱槛。两相辉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门上大雄殿雕刻的花卉构图大方,工艺精湛,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
罗汉堂
出正觉禅林,右行数十步是罗汉堂。罗汉堂原为乌尤殿,清宣统元年扩建,罗汉堂因塑有500罗汉,故名罗汉堂,原塑济癫像活灵活现,传神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