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清溪园位于离堆公园东南角,景区正大门左侧,占地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为川西著名的盆景园。
园林小巧玲珑、布局精致、以荟萃数百盆著名川西盆景闻名。该园于1999年为迎接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专家而建,“清溪园”三个大字为时任都江堰市市委书记张宁生所书。全园为离堆公园的园中之园,堪称离堆公园的点睛之笔,川西园林的典范之作。全园景观以一条清澈的溪流为主线,数百盆景、亭台楼阁、植物花卉围绕其进行布局,构思精巧,故以“清溪”为园名。园林以水景取胜,清溪水源自岷江活水,清澈见底,从清溪园制高点一亭旁之小池倾斜而下,如一条白练从假山飘下,汇入一小池,然后经过一地下通道从一照壁下的小池喷涌而出,经过数带小桥,在园中迂回,形成一片大的静态水域,最后经园边回廊之下静静流出,沟通了园外的荷花池。溪床及附近堆叠众多岷江河床常见之鹅卵石,既增添了园林自然之野趣,同时又点出都江堰水文化的主题。
清溪园
清溪园构思巧妙,艺术成就很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理池技法高明。园林运用一条源自岷江的清澈溪流为构景主线,主题鲜明。溪流源头隐幽,隐藏在假山小亭旁被植被覆盖的小池里,不仔细观察,不易察觉,以体现“源远”。溪流从回廊下流出数米后又隐没在一丛灌木之中,不知去向,以体现“流长”。其理池深得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宋画论家郭熙《林泉高致》中说“水欲远,掩映断其脉则远之”,中国画尺幅之间要见江河渺远常用山石等掩盖水流,以产生深远意境。
其二,造景手段高超。当我们刚刚步入清溪园门厅,突现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青石照壁中一亭翼然山巅,跃跃欲飞,其侧一飞瀑倾斜而下,浪花卷雪,四周奇花异卉、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中空照壁运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中的障景、框景两种手法,在我国园林建造中罕见。障景将全园其它景致排除在视线之外,不让你一览无余,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同时中空的部分又将山上亭瀑交辉的景象聚焦,产生了丰富的景观层次。两种手法同时运用,产生“镜中花”、“水中月”的艺术效果,一种可以令你浮想联翩的美妙意境。
其三,园内盆景艺术价值极高。清溪园中有川派盆景400余件,其中以“紫薇花瓶”为视觉焦点。紫薇花瓶为离堆公园“镇园三宝”之一,“桩头六宝”之一,艺术价值极高,已有1300多年历史,而清溪园中有“镇园三宝”中之两宝,“桩头六宝”中之五宝。
清溪园的盆景为川派盆景的代表和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桩头六宝中的五宝。
近现代川派盆景中著名的“三陈一杨”,其中“一杨”就指园中退休职工杨茂盛。中国盆景有川派(四川)、扬派(扬州)、苏派(苏州)、海派(上海)、岭南派五大流派,各有千秋,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川派盆景以树桩盆景(又称桩头盆景)价值最高,其蟠扎技艺以棕丝蟠扎见长,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出“三弯九拐”、“滚龙抱柱”、“方拐”等传统造型。川派桩头悬根露爪、树干虬曲多姿,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山水盆景也富有特色,以模山范水为主,少有人工建筑及人物,奇险峻秀,小中见大,再现巴山蜀水雄、险、幽、秀,不似苏派盆景水迹常有小桥,山间常留亭台。清溪园所选盆景深得川派盆景之精髓,其园林美景跌出、手法巧妙,实为当代盆景园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