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独龙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习惯,可能是受到邻近藏族习俗的影响。独龙族不种茶,多购买砖茶,煮沸后就饭食而饮。打茶常用来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个长约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的竹筒,内置一个上下活动长约90公分的带竹柄木塞。筒中放进少许盐和熟的动植物油脂,如猪油、肥肉丁、鸡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苏麻籽,也有加入调好的鸡蛋,再将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复打茶,再倒出饮用。其色浅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种滋补饮料。
又名“嫩汁”,主要用玉米、高梁、大麦或小米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把粮食煮熟,冷却后拌入酒曲,装进洗净的大瓮中,封口发酵十天左右,待透出很浓的酒香味时,取出一些酒糟,兑进温水,再用木瓢挤压出汁液,过滤后,便是食用的杵酒了。这种酒只有17到18度左右,味淡且略回甜,富有营养。喝后既解渴又爽口,有提神解乏之作用,还能增进食欲,是当地傈僳族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近年来,人们风趣地将杵酒称为“峡谷啤酒”。
侠辣,怒语,即肉酒之意。一般用鸡肉和上好烧酒作原料。做侠辣时,先将肉剁成小块,然后放在锅里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炒至脆黄时,稍退火再倒入烧酒,盖上锅盖焖片刻。经过这种特殊烹调方法加工出来的肉酒,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甜中带辣,特别可口,是滋补身体,强壮筋骨和治疗风湿病、妇科病的营养上品和良药,也是怒族待客的上好食品。
最佳旅游时间
九月最佳,雨季刚过,方便出行。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怒江大峡谷;D2.独龙江
注意事项
a、当地饮食多为少数民族的特色餐饮,队员们刚开始会有个别人不适应,可以自备些零食及水果。预防水土不服,请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如:白加黑,创可帖,氟派酸等。
b、可以带些小物品,比如文具,糖果等带给当地孩子。
c、消毒湿纸巾会让出行更方便。
d、进入山寨后没有自动提款机,备些现金放在身上。
e、如果参加者饮食方面有忌口请自备零食。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温度适宜,夏天是旅游的最好季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境内多高山峡谷,由于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冬暖夏凉。
民族
怒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怒族、傈僳族和独龙族是州内最主要的3个民族。傈僳族是怒江州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与怒族混居于怒江两岸。他们的性格像山一样粗犷质朴,傈僳族有3个支系,分别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白傈僳和黑傈僳主要生活在怒江。酒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进入傈僳族居住的千脚竹楼中,进门三杯酒,出门也有三杯酒,吃饭过程中还有同心酒和交杯酒,酒摆在面前,傈僳族姑娘就要唱劝酒歌。
历史文化
怒江因怒族居住怒江两岸而得名。傈僳语称怒江为“怒民刮”,即怒族人在的地方。怒族是怒江峡谷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从历史记载来看,怒江一直在中央集权的管辖之内,但始终只是人口稀少的边远山区。就是在这片环抱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战,“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而建造的。当时间翻到1949年的那一页,这里还并存着原始公社、封建领主和地主经济3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形态,被称为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情况到今天已大有改变,中国最后一条乡级公路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通到了独龙江边,那个有着纹面传统的民族也开始了与外界频繁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