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制作原料:热白饭三杯,紫菜三张,鸡蛋两个,腌瓢瓜一大块,红甜菜丝110克,小黄瓜一根。精盐一茶勺,色拉油一汤勺,白醋三汤勺,白糖四汤勺,绍酒一汤勺。
米饭选用的是泰国香米,十分有弹性。先将米饭和红枣、蟹柳等配料用酱料猛火炒过一轮后,再将切好的红蟹放入油锅油炸一番,之后将米饭和红蟹一起猛火再炒一番,上碟摆好红蟹即可。
神仙炉,是历史悠久的朝鲜民族特菜。味道香醇,多色多味,诱人食欲。这是把肉、海参、虾、山菜、野果等分别烹饪成煎、生拌、丸子等,盛在神仙炉里熬着吃的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菜。
酸汤子是在满族众多的风味饮食中,人见人馋,过“口”不忘的一道美食。“酸汤子”最大特点是爽口、调胃、营养丰富,有通脾健胃、消乏解渴之功效。
萝卜切成粗条用辣椒面加色﹐把腌明太鱼肠切成丝与萝卜条一起拌着吃的萝卜泡菜。腌明太鱼肠是以明太鱼做的酱汁﹐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并是消化酶丰富的传统发酵食品。
图们江入海口,是珲春的防川,在这里可以登高远眺,体验“一眼看三国”的奇景。
最佳旅游时间
北方的夏季,吹着山风看三国。
建议旅游天数 1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中俄珲春口岸——中朝圈河口岸——“一眼望三国”——张鼓峰事件战地展览馆——沙丘游乐园——莲花湖公园。
风土人情
环境气候
珲春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地 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珲春市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5.65℃,平均降水量617.9毫米,无霜期140—160天,由于靠近日本海,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8月份平均气温21.2℃,是盛夏避暑之胜地。
当地民族
现有人口28万人,汉族占47.6%,朝鲜族占42.8%,满族占9.3%,其它民族占0.3%。
历史文化
据《明史》记载,原称“浑蠢”,其语源于女真语,即“边陬”“近边”之意。“珲春”为“浑蠢”的转音。明代称此地为“珲春卫”,一向被视为边寨重地。 此地早在周秦为肃慎地,汉、晋为挹娄,北魏时期属勿吉地,隋至唐初为拂捏靺鞨之南境,白山部之东境,后属渤海南京南海府,金代为完颜部肇基王业之地,后属上京海兰路,元属开元路,明代于此地设置珲春卫,明末为满族舒穆禄氏所据。
清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珲春协领下设卡伦(哨所)15处,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雍正七年(1729年)隶属宁古塔副都统,同治九年(1870年)属吉林将军,光绪七年(1881年)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延吉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珲春府,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兼署延吉厅理事同知。
宣统元年(1909年)改珲春副都统为东南路兵备道,移驻延吉。宣统二年(1910年)设置珲春厅,隶属东南路道。民国二年(1913年)三月改珲春厅为珲春县,三年(1914年)六月民国政府重更道制,东南路道改为延吉道,珲春县为延吉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珲春县直隶吉林省,为二等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珲春县为松江省所辖,1949年划归吉林省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