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绵阳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可选择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前往。
绵阳南郊机场位于绵阳城南,距市中心10公里,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绵广高速和九寨环线,交通便利。现在,由绵阳机场可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济南、福州、太原、长春、合肥、武汉、南昌、西安、昆明、青岛、杭州、郑州、济南等城市。
绵阳火车站位于宝成铁路线上,其行车路线辐射北京、上海、西安、太原、郑州、青岛、兰州、昆明、重庆、合肥等城市。
绵阳火车站地处临园路西段与花园路交汇处,距离市中心1公里左右。从市内乘坐2、3、10、15、29、35、38、39、40、50、55、 60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火车客站。
绵阳的公路十分发达,绵阳境内现有高速四条:成绵高速、 绵广高速、绵遂高速、成绵高速复线,将绵阳的公路网连接得四通八达、快速便捷。
绵阳当地交通
出租车
绵阳出租车的主要车型有富康、千里马、桑塔拉、奇瑞、捷达等,起步价3.5元(含1公里)。出租车型目前主要有大众捷达和中华,起步价为5元。
绵阳出名的美食有很多,最好的小吃以前总是藏在街巷的深处,现在的绵阳小吃已经从深深的巷子里走了出来,走进了连锁店,走向了全国。
当地称“薄饼子”,言其又薄又脆,又酥又香。选用上等面粉和板油,配以奶油、香蕉等香料精致烘焙。色泽金黄,入口香酥化渣,下咽有余香。
特点是细滑而不断,爽口化渣,味浓香麻辣。
特别向各地游客推荐绵阳传统美食-绵阳米粉,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来此地游览,不可不尝。
是一种凉菜,买一只兔子会给你加很多红油,回去以后自己还可以加点小菜拌上。据说是祖传秘方,建议买兔身,兔腿肉太多显得粗,没有躯体入味正。从早到晚都是人在排队买,每天都是新鲜兔子,味道非常香。特别适宜佐酒聊天。
片粉,被誉为梓潼乡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食之有麻、辣、冲之味。秉性尚热,嚼之,柔韧凉爽,给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热均俱,阴阳相宜,片粉,不仅吃起来味香爽口,解饥除渴,且具有清热解毒,益气通脉的功效。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绵阳地处绵山之南,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
最佳旅游时间
绵阳地处川北,这里山脉较多,气候温和。每年农历的二月、八月的上旬,绵阳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庙都举办大型文昌庙会。另外,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新年。这些节日是了解绵阳地方民俗、民族风情的最佳时间,对地方民族风情有爱好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绵阳科技馆——子云亭公园;D2.寻龙山。
注意事项
1、无论是火车还是飞机,出行前一定要预留充裕的时间。如是飞机,则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
2、漫游话费较高,出发前记得充足话费,方便和他人联系。
3、主要是带一些常用感冒药、肠胃药、防蚊虫的花露水、防暑药品、晕船晕车药等。
4、如对目的地不是很熟悉,建议最好提前预定酒店。上的酒店价格还是有竞争力的。
5、最好结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单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6、相机必不可少,还应根据目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防晒等其他用品。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称“涪城”、“绵州”,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绵阳市气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95~115天;春、夏季次,为81~91天和82~118天;秋季最短,为71~76天。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
艺术
“中外仰诗仙,古今尊国士”。绵阳市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并闪耀着人类思想光芒的智慧之城,这里不仅是中国唐朝时的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更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元妃,也就是伟大的丝绸之母嫘祖的家乡,建立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夏王朝与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也是诞生于此。三国蜀汉时期,但是绵阳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故而流传着“蜀汉兴亡在涪城”的说法。到了唐宋时期,由于绵阳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而且位于川西北的要冲地带,故而当时许多非常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来到这里游历或是隐居。 远近闻名的“初唐四杰”之中的王勃、卢照邻与杨炯都曾先后来到过绵州,并留下了经久不衰的千古诗文。尤其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在这里居住期间,为后世留下了《越王楼歌》等数十首瑰丽的诗篇。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及中国波斯籍的诗人李峋等文人墨客在绵阳也曾长时间停留过,这些都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外来文化,并为绵阳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其中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也不在少数。
传统音乐
位于世界上神秘的北纬30度上秀丽的青城山,仿佛注定了就是一个会产生奇迹的地方。发祥于青城山脉的青城洞经古乐作为一种民间古乐源远流长,至今已经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个世纪,同样有着十分浓厚神秘色彩。广为熟知的丽江纳西古乐为大众所喜爱,但直到专家们探秘青城洞经古乐之后才得以考证,纳西古乐原本也是青城洞经古乐的一种传承,青城山才是云南纳西古乐的最早的发源地。青城山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环境孕育出了流传千古的洞经古乐,是中国古老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遗产之一。青城洞经古乐是由古蜀氐羌巫观祭祀音乐发展而来,且在其发展之中不断的融合了其他的多种音乐形式,进而形成为一支拥有着庞大曲牌的音乐流派,目前保存下来的约有70余首,其中可以完整演奏的有40余首。洞经经典的全称为“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此经典为两晋时期中国道教中的“上清派”所创,是中国国家资料库中四大洞经传本之一。洞经音乐分为经文曲和器乐曲,其中经文曲最早是以道家经文来演唱,后来逐渐改为唐诗宋词,并冠以借鉴的诗词曲牌名。
历史文化
绵阳建城已有2205年的历史,是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绵阳,古名“涪城”、“绵州”,从西晋怀帝时起,历来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绵州为直隶州,领县旧时的绵阳市区增多,辖区扩大。
1913年改绵州为绵阳县,取“绵山南面之城”意。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根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