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美食推荐 宜春炒扎粉 蒸米粉肉 宜丰烧卖 铜鼓包圆 樟树清汤
晚米收割后,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工序,做成一摞一摞干的米粉,晒干后的米粉捆扎成一扎扎,故称扎粉,也方便携带。炒粉的原料,一定要选择地道正宗的袁州传统手工扎粉。一盘正宗炒粉,口味柔韧、润滑、香辣,油而不腻,鲜美可口。
米粉肉属于贫血食疗药膳食谱之一,对改善症状十分有帮助。米粉肉的特色:肉质酥烂,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宜于酒席饭菜。
江西宜丰传统名点,具有备料特殊、成型别致、香甜酥烂、入口消融、甜而不腻、四季适宜等特点,以猪肉、面粉、白糖、胡椒粉、芝麻粉为原辅材料,将猪肉煮熟剁烂成细末,与白糖、胡椒粉、芝麻粉拌匀。
包圆是赣西北铜鼓客家人饮食文化的化表,主要采用香芋和红薯粉精制而成,佐以鲜肉、冬笋为馅,口感柔韧爽滑,有润性,营养丰富。铜鼓包圆一般为三角形,代表铜鼓客家人根在中原、来自闽粤赣、情系铜鼓的客家情结。
亦称馄饨、云吞、抄手,从明末清初形成,有数百年历史,是一道久享盛名的风味小吃。清汤皮子薄如竹膜,馅心殷实鲜红赛丁香,下清汤的水宽大,好似赣江,等水开后,投进的清汤被冲上水面,即要求赶紧用装好调料的汤碗盛装。
赣西中心,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文物昌盛,物产丰饶。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两季,此时风景秀丽,旅游为佳。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明月山天沐温泉;D2酌江风景区——宜春花博园——化成禅寺——袁州谯楼。
风土人情
环境气候
宜春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但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使气候呈多样性,天气变化大,并导致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全市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东部高于西部。
历史文化
今宜春市境域,汉代属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三国孙吴宝鼎二年(267),设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隋王朝统一天下,废安成郡。开皇十八年(598)设袁州,治所设于宜春县。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设时,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由筠州划入。淳化三年(992),划新喻入临江军。此后九百余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其次为靖州,再次为临江军。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未几,以米岭产米改名"米州",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废。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筠州。
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因州名与皇帝之名同音,为避讳,须改名,此时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长出灵芝一株,视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辖高安、上高、新昌(今宜丰)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两县之地田置清江县于萧滩镇(今临江镇)。宋淳化三年(992),于清江县置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改临江府)。其辖境相当于今樟树市、新干县、峡江县与新余市渝水区。明清时,奉新县、靖安县、丰城县、铜鼓县(其时为义宁州属地)为南昌府管辖。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锂资源丰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锂电项目已花落宜春并破土动工,称为亚洲锂都。